Advertisement
乾清宮,李總管一字不落地把蘇南的反應稟報給陸行簡。
陸行簡眸微冷。
對這個況并不意外。
小年夜他放低段,親自去向蘇南提親。
卻被蘇南岔開,一局幾百年無解的棋局讓他知難而退。
他本想緩幾天,讓蘇家好好消化消化。
等來的卻是蘇南應下謝家的提親。
他可不能再讓嫁給別人。
“晚晚呢?什麼反應?”
陸行簡低眸,漫不經心地轉著大拇指上的翡翠扳指。
“蘇姑娘有些吃驚,也有點傷心,大概是蘇老爺的態度,讓心里不好。”
李總管小心翼翼地回復。
陸行簡沒再說什麼,面淡淡的,好像也不太在意。
第二天是大年初三,如同去年一樣要舉行大朝會,皇帝和文武百還要齋戒三天。
初四皇帝要去南郊大祀天地。
初五則是大祀禮慶賀禮,皇帝大宴文武群臣,以及天下朝覲、四夷朝使。
立后圣旨容也隨即傳開。
眾人有驚詫,也有點頭稱贊的。
堂堂皇帝,居然立個和離回家的寡婦做皇后,確實太讓人意外。
何況是個名聲不怎麼好的寡婦。
不過,兩宮太后和皇室宗親那邊都沒什麼異議,也就沒人敢大放厥詞說閑話了。
寧王之前因為曲線支持皇帝認回生母,不僅拿回了前代寧王因罪被革去的護衛屯田,還被禮部依圣旨大肆宣揚他的五項孝行,又漲了兩千石祿米,賞賜無數,可謂出盡風頭。
各地的藩王只恨自己不夠大膽機敏,奉承皇帝吃到好。
衍圣公也因為支持皇帝認生母,獲得了很大的利益。
尼山書院、洙泗書院的山長不僅由衍圣公府推舉,還吃上皇糧為可世襲的位。
一下子就把兩個名不見經傳的書院名聲打了出去。
最近這些年,朝廷的辦縣學、府學僧多粥,書院越來越熱門,有志求學的讀書人只多不。
眾人已經咂出來,皇帝有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思。
誰都不敢做出頭鳥去皇帝的逆鱗。
過年期間,也是各家拜年走訪的熱鬧時機,皇帝即將迎娶新后的消息為眾人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
最不淡定的就是馬姬。
如同遭巨大打擊,當即病倒。
周婉秀則在家把閨房砸了個稀爛。
大罵蘇晚晚是個騙子。
跟說什麼“天下人都死絕了也不到”,轉頭就自己坐上皇后之位。
騙子。
十足的大騙子!
就靠那些狐手段,勾引得皇帝對罷不能,連嫁過人都不顧,娶當正妻。
惡心!
周家人喜氣洋洋的態度更令心寒。
蘇晚晚是周家外孫,當上皇后,對周家有利無害。
周婉秀這些年的蹉跎歲月、癡心等候,完全是個笑話!
Advertisement
怎麼甘心?
孩子最寶貴的年華啊。
現如今想找個門當戶對的如意郎君想嫁人都嫁不出去。
因為適齡的男子大都已經定親。
沒定親的要麼是歪瓜裂棗,要麼就是眼很高。
周婉秀只能落得個給人當繼室、或者孤獨終老的命?
不!
決不甘心!
而于漩渦中心的蘇家,安靜得如同一潭死水。
三年前,蘇晚晚第一次等待出嫁時,心是“哀莫大于心死”。
這一次,也并沒有好多。
整個人于麻木狀態。
畢竟是期盼過父的。
在魏國公府被人詰問時父親的從天而降。
在宣府時父親的和悅、撮合與蕭彬。
都讓心中的父親形象染上溫暖的底。
只是沒想到,這底褪去得如此之快。
這些天,蘇南只把自己關在書房里,足不出戶,飯菜也都是送到書房。
很顯然一直沒有調整過來。
蘇晚櫻一會兒去蘇南書房端茶遞水,一會兒去安蘇晚晚,急得皮子都起了燎泡。
只盼著老家的二叔母趕過來,也好理眼前這復雜的局面。
已經讓人快馬加鞭趕去送信。
“二叔父這幾天一直在看棋譜,要麼就是練字。”
“姐姐,要不您去說幾句話,給他個臺階下。”
蘇晚晚頓了頓還是應下,親手煮了碗梨湯送去書房。
然而。
蘇南并沒有讓進門,還把湯盅扔到門外摔了個碎。
碎瓷片從地上濺起來,些許湯潑上蘇晚晚的角。
蘇晚晚嚇得閉上眼睛。
碎瓷片明明沒到,卻像把的心劃破個大口子。
蘇晚晚抑著嚨間的哽意,幽幽道:
“父親既然不肯當外戚,兒會去向皇上求個恩典,請求收回命。”
回答的只有寂靜。
讓人去李總管宅邸送信,約陸行簡見面。
只是信件如同泥牛海,杳無音訊。
正月初七到十七,是慣例的上元節十天假期,文武百都休假。
按理說,陸行簡應該有空的。
蘇晚晚的心煎熬著。
這事越拖,知道的人越多,就越難挽回。
……
陸行簡頭幾天是故意拖著不見,后面卻是真忙。
因為大同、宣府邊軍出了問題。
臘月在大同宣府清理出來的無糧余地本就讓當地邊軍神經繃。
而派刑部給事中林文迪往宣府盤核邊儲的圣旨,直接讓宣府軍政系炸鍋。
尤其是那些前一陣剛進京勤王領賞回去的邊軍將領,更是又驚又怕。
封賞拿手里還沒捂熱呢,難道就要退回去?
因為各級軍都曾在邊儲里拿過好。
這一查,誰也不了干系。
而在其中鬧騰得最歡的就是馬姬的哥哥馬昂。
他在大同任職游擊將軍,可畢竟家在宣府。
Advertisement
妹妹馬姬在宮里得寵,他分外得意。
所以宣府大同的軍一腦兒求到他那里,讓他托妹妹去去皇帝跟前言幾句時,他自然應承下來。
并且鼓勵他們把這事鬧大,好讓皇帝足夠重視,最后來個法不責眾,不了了之。
陸行簡不得不把宣府巡升為刑部右侍郎,是盤核宣府邊儲主事人的頂頭上司。
給宣府上下將領吃了顆定心丸。
等他那邊派人來傳消息,約蘇晚晚出去看花燈時,已經到了正月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