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嫁人后,新帝占有上癮》 第1卷 第304章 可他并不像被人架空的樣子
Advertisement
蘇晚晚沒有這個心,心在焉地把他推開:“回頭再說。”
劉七給拿來的信還沒拆,正想著找個機會自己看信。
陸行簡涼涼笑了一下,笑意并不達眼底:
“別人的好你都能看見,就是看不見我的好。”
“就沒把我當你夫君。”
蘇晚晚有點煩他的沒事找事。
中午親手做的飯,都喂狗了?
“要辦事就抓,辦完回曉園去睡吧。”
索明著趕人。
他年紀輕輕的,又不肯選秀納妃,有需求只能找紓解。
可這些日子習慣了一個人,并不希他再天在面前晃悠。
最好辦完事就走。
陸行簡額頭青筋跳了跳,沒有繼續鬧下去。
兩個人剛和好一天,如果又開始吵,只怕下人們都樂得看笑話。
他想了一下,換了個話題:“你很缺銀子?”
蘇晚晚挑眉,一頭霧水:“這話從何說起?”
陸行簡說:“兵部給事中上了個折子,說兩淮運司八十萬引鹽引賣不出去,說是江南鬧災荒吃鹽的人了,再就是織造局夾帶私鹽。”
蘇晚晚抿,眼神警惕地看向陸行簡。
“不錯,私鹽一事是我授意的。”
如今蘇州河杭州兩大織造局都換上了的人。
私鹽利潤奇高,確實是斂財速度很快的法子。
話鋒一轉:“他沒說,鹽引無人問津的本原因,是金陵有一百多戶人家被燒毀,因為東廠迫鹽商出鹽引嗎?”
“這事壞了規矩,江南富商大戶誰還敢冒著被盯上的風險拿銀子買鹽引?”
“能怪私鹽?”
陸行簡漆黑的深眸變深邃了幾分。
江南鹽商案最后的得利方其實是他。
他也沒想到馬永這些人如此不擇手段,牽連的普通百姓如此眾多。
不過,換作是他親自去做,大概也會使出雷霆手段震懾宵小,只是會考慮盡量不傷及無辜。
奪人錢財,哪有不招人恨的?
可朝廷國庫空虛,江南那些富得流油的鹽商,錢又是從哪里刮去的呢?
蘇晚晚又說:“我姑父寫信過來,說今年江南有旱災,卻是人禍大過天災,世家大族囤積糧食,任由那些遭了災的升斗小民在生死線掙扎,就是著朝廷拿出態度。”
頓了頓,認真地看著他:“皇上,您繼續這樣放權,只怕南邊就要民反了。”
陸行簡瞇了瞇眼,油鹽不進,帶著點怨氣。
“是你當初要我放權,別自己當靶子。怎麼現在又勸我收權?晚了。”
蘇晚晚琢磨著“晚了”兩個字,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是局面已經失控了嗎?
可他并不像被人架空的樣子。
Advertisement
“兵部的給事中正彈劾安國公,說他久病曠職,乞推選謀略將臣代之。”
蘇晚晚臉慢慢變得凝重。
這是有人圖謀兵權了。
張詠剛被削權,安國公就被彈劾。
背后得利之人是誰,一看便知。
“那怎麼辦?”
陸行簡不以為然地把推到床里,拉開被子平躺下:
“我已經讓安國公上折子自陳。”
他頓了頓,“不過,安國公年紀也確實大了,不太好。”
蘇晚晚目閃了閃,認真道:
“那我明天要請安國公夫人進宮賞花。”
看來陸行簡有意讓安國公卸下兵權。
陸行簡挑眉,眼底浮上笑意:“我家娘子真是蘭心蕙質,聞弦音知雅意,真是賢助。”
蘇晚晚白了他一眼,“你對我說這個,不就是想讓我出面?”
“這倒不一定。”陸行簡親了親的臉頰,“我也可以找顧子鈺傳個話。”
李總管過世,山西晉王那邊的收尾工作他主要轉給了顧子鈺。
最近晉王那一脈被貶黜的鎮國將軍、輔國將軍事宜特別多。
……
安國公夫人神矍鑠,花白的頭發梳得一不茍,語氣誠懇溫和,也不裝聾作啞。
“娘娘相邀,必是有所請,還請娘娘明言。”
蘇晚晚很意外,也不兜圈子。
“聽說安國公他老人家抱恙,本宮這里新得了支人參,一會兒您帶回去,讓老人家好好養。”
安國公夫人嘆了口氣:“我家國公爺戎馬一生,傷病無數,也確實該養養了。”
“那就好生將養,外頭的事有年輕一輩。”蘇晚晚意味深長地說。
安國公夫人眨了眨眼,表凝重地點點頭:“娘娘說得是。”
兩人又拉扯了幾句閑話,安國公夫人正要告辭,陸行簡讓人送來一些賞賜,都是給安國公養用的好藥材。
第二天,安國公上了致仕折子。
陸行簡干脆利落地準了。
反倒是顧家上下人心惶惶。
生怕顯赫了幾十年的安國公府被皇帝厭棄,先奪權,再抄家,顧家就完了。
現如今朝廷里不可一世的“九千歲”,可對安國公府意見大得很。
溫舒意已經顯懷,顧子鈺最近不在京城,連個主心骨都沒有。
最近這些日子,顧家只讓安心養胎,連捎個消息回娘家的機會都沒有。
自從上次刺殺皇后一事后,從娘家帶過來的那些丫鬟婆子也全都被顧家換掉。
顧子鈺趕回顧家,先去拜見了祖父母,寬道:
“這次辦差皇上很滿意,賞賜不,應該不是對顧家不滿。”
安國公和安國公夫人倒是哭笑不得:
“傻孩子,你居然也想不通其中關竅?”
Advertisement
“游泰從兒嫁英國公府后,就不再負責宮中宿衛。”
“現在他又當上宿衛,我們顧家自然該退了。”
駙馬都尉游泰、英國公府、安國公府是一榮俱榮的勛貴姻親,與宦集團分庭抗禮。
現在很顯然皇帝是把宮中安危到勛貴手中。
而京軍之權自然要移出去。
顧子鈺一點就,卻擰起眉,“皇上為何突然了這樣的念頭?”
每一次的變,必定伴隨著危險。
如果不是很有必要,皇帝不會這麼折騰的。
安國公嘆了口氣,語重心長地告誡子孫:
“現如今九千歲鬧得朝廷烏煙瘴氣,皇上大概也是在未雨綢繆吧。”
“顧家子孫一定要記住,切不可貪權勢,不知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