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1.2% / 2/168
廣告

就在嘉德殿大門被人踹開的同時。

轟隆——!!!

門外的北越帝首當其沖,在他後的近衛,和隊末的熹寧帝、覃太後也并未幸免于難。

大殿傾頹,火沖天。

什麼梟雄君子,天子太後,都一并葬送在火藥炸開的巨響中。

葬送在,他們瞧不起的一個懦弱公主的手下。

-

硝石和硫磺是驪珠年時最悉的味道。

小時候,宮有許多道士往來,他們向明昭帝進貢仙丹,誆騙他,只要服下仙丹,就能長生久視,與先皇後在仙京重逢,長相廝守。

驪珠從不相信,但今日,似乎也在這煙熏火燎中看到了故人影。

……

“公主,夜已晚,臣回府更即可。”

“公主無需憂心,只要神闕前將士熱一日未涼,就不會將一國社稷,托付于擺之下。”

“臣子為朝廷分憂是分之職,無需獎賞,若陛下執意恩賜,那就請按雍朝例律,加封您的姐姐為長公主吧。”

……

垂死之際,驪珠不覺得痛,只覺得很疲憊。

這一生,驪珠最自在的時,竟然只有與裴胤之婚的短短三年。

自他離世後,每一日,都過得很累。

即便如今手刃仇敵,大快人心,也只到短暫的欣喜,欣喜褪去,只剩下仇怨了結的空虛。

想好好睡上一覺。

寫滿祭文的簡牘化作漫天飛灰,飄在雒城的上空。

「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

「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闔上眼,硝石硫磺的味道漸漸淡去。

一陣宮中熏香的味道卻混雜其中,越來越濃,勾起了驪珠許多時回憶。

這是父皇尚在時最常用的熏香。

的父親,雍朝第十五位帝王。

繼位後做了八年的圣明君主,卻在第九年突然急轉直下,開始尋仙問道,寵信宦佞臣,在昏君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十歲那年,剛學會寫諫文的驪珠洋洋灑灑寫了兩卷竹簡。

氣勢洶洶將竹簡捧到明昭帝面前,痛斥本朝重用宦之弊。

對方卻只是的頭,笑瞇瞇夸字寫得有祖父之風,日後必能翰墨大家。

至今,明昭帝仍將驪珠的諫言當做小孩子的言稚語,從不往心里去。

他不是一位賢明君主。

但或許算得上一個疼兒的父親。

……可是嘉德殿已毀,父皇更是亡故多年,怎麼會在臨死之際突然聞到這個味道!?

驪珠霍然睜開了雙眼。

“——麟兒怎麼來了?終于原諒父皇,不生那幾位道長的氣了?”

沒有傾頹的廢墟。

沒有硝石硫磺,甲胄刀兵。

玉堂殿暖香裊裊。

眼前年近四十的男子敞懷赤足,襟敞懷,頭戴芙蓉玄冠,不像帝王,倒像個仙風道骨的天師。

明昭帝笑著朝招招手。

“父皇已下令讓那些道長修改丹方,不再每月采煉丹,這下總該……麟兒,你怎麼還哭呢?”

驪珠怔怔看著眼前人,恍若置夢中。

但這不是夢。

沒有記錯,采煉丹,那是明昭十九年的事。

這不是一件小事,因此與明昭帝大吵一架,後續還牽扯出許多是非,驪珠對此印象很深。

這一年,十六歲。

驪珠從玉堂殿的門扉出去,目越過前方的嘉德殿,端門,落在晴空下的二十四街上。

城承平日久,人不知兵。

除了以外,無人知曉十一年後,南雍將亡的未來。

驪珠忽而醒神。

廣告

不該留在這里。

得去一趟伊陵郡,去見如今只有十九歲的裴胤之。

第2章

心中有了決斷,驪珠眼淚,坐下來,替明昭帝奉了一盞茶。

沒有像前世那樣,在丹藥方的事上再與明昭帝爭執,只是向殿常侍詢問了一些諸如“父皇近日飲食如何”,“夜晚睡眠可好”之類的問題。

明昭帝許久沒得兒如此好臉,大為

趁此機會,驪珠圖窮匕見,終于道出自己的目的。

“……你想去封地出游散心?”

明昭帝沉片刻,神間似有遲疑。

“清河一帶,倒還算安穩,只是你從未出過遠門,路途遙遠,即便帶上儀仗衛隊,我還是不……”

“玉暉哥哥不是因妹喪回了宛郡嗎?”

記得,覃珣的堂妹病故,覃珣回鄉奔喪,要等到他與驪珠的婚期才會回雒

是的,十六歲這一年,驪珠還沒有與覃珣完婚。

小公主拽了拽明昭帝的袖,明眸忽閃忽閃道:

“要去清河,先得途徑宛郡,父皇實在擔心,不如就讓覃氏派人接應,玉暉哥哥陪同出游,這樣總能放心了吧?”

明昭帝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麟兒此話當真?讓覃玉暉作陪,你愿意?”

“婚事都應下了,有什麼不愿意的?”驪珠如此反問。

明昭帝定定打量了驪珠許久,確認臉上沒有勉強之,才拍了拍驪珠的手背。

“應下是一回事,我只怕你雖然應下婚事,卻……”

說到最後,落在驪珠手背上的力道沉了沉,語調也略帶悵惘。

驪珠明白他的未盡之語。

十二三歲時,覃皇後便常常召這個母族的侄子宮。

明面上是給沈負伴讀,但那時的沈負才四五歲,伴讀是借口,讓驪珠和覃珣多些面的機會才是目的。

對年時的驪珠而言,覃珣無疑是個可靠的大哥哥。

沈負從小蠻橫跋扈,對驪珠有很強的敵意。

四歲,他在驪珠心子上涂墨,五歲,沈負砸了先皇後戴過的鐲子,六歲,沈負更是拿彈弓將驪珠打進荷花池,讓驪珠差點丟了半條命。

明昭帝可以懲戒沈負,卻無法時時刻刻守在驪珠邊。

是覃珣在他們之間調和轉圜,也只有他這樣的份,才能讓沈負有所收斂。

驪珠從小就很激他。

所以,當後來聽說覃珣有意尚公主時,驪珠懵懵懂懂,并沒有太多抗拒。

就他吧。

他樣貌好,才學好,從來不與爭吵紅臉,沒什麼不好的地方。

他是覃皇後的侄子,皇子沈負的表兄,選了他,覃氏與父皇的聯盟會更,朝局會更安定,所有人都會滿意。

即便明昭帝看出對這樁婚事不那麼熱衷,反復追問,驪珠也還是對明昭帝說:

愿意選覃珣為駙馬。

然而這一次,看著眼前遲疑不決的明昭帝,驪珠忽而開口問:

“……如果我真的很討厭覃珣,不愿意選他做我的駙馬,父皇會為難嗎?”

博山爐吐出裊裊降真香,殿靜了片刻。

“會。”

明昭帝坦然道來:

“朝廷從燕都南遷至雒定都,雒本地這些世家豪族,阻力頗大,南雍能在雒立足,覃氏一族出力良多,覃玉暉是族中嫡長公子,想求一個尚公主的尊榮,于于理,我都不該拒絕。”

但話頭一轉,明昭帝著眼前與發妻生得七分相似的兒,又嘆息道:

“可天下最幸福的事,莫過于心之人相守一生,父皇已沒有這樣的機會,又怎麼忍心奪走你的幸福?所以父皇才反復問你,到底愿不愿意?你若實在不愿意,父皇另想辦法就是。”

廣告

為人子,聽了這話說不是假的。

——前提是的父親不是明昭帝,不是一舉一牽扯到一國興衰的君父。

回想起自己前世國破家亡,只能與敵人同歸于盡的結局,驪珠滿腔悲憤。

“您要是能另想到辦法,早就替我回絕,讓我自己選駙馬了!”

明昭帝食指撐著額角,不置可否地道:

“這個嘛……”

“真要是想讓我過得好,您就該勵圖治,富國強民,否則國將不國,何以為家?家都沒了,我就算有心之人,跟他顛沛流離也能幸福嗎?”

“整日只知拜你的神,修你的道,若有朝一日,北越的鐵騎越過神闕,您是會撒豆兵?還是會請神召將?”

“公主殿下。”

玉堂殿的常侍忽而撲通一聲跪地,道:

“好不容易和和氣氣地說一會兒子話,怎麼又吵起來了?公主若有氣,盡管發在奴婢們上,陛下前些日風寒剛好,還公主憐惜啊。”

明昭帝倒不舍得對驪珠說什麼重話。

只是輕嘆一聲,拍了拍常侍羅的手讓他起來,似是承了他的

驪珠看見這一幕就來氣,霍然起

壞人了!

這些宦奴僕,平日奴婢膝,極盡諂,恨不得給主子當狗兒當貓兒,驪珠踹他們一腳都怕他們過來鞋底。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廣告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