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我力能扛鼎 第191章 第 191 章

《我力能扛鼎》 第191章 第 191 章

 “末將吳守邦!”一個中年將領慌張跑上主城樓, 張就是辯解:“大帥,那小兵犯迷瞪,偶然失了手, 不妨事,不妨事啊!”

 可與此同時,另一門火炮也在眾目睽睽之下炸了膛,又迸開一片雨。

 孫知堅一個耳呼過去:“放他娘的屁,停手!全軍停炮!”

 刺耳的鳴金與敲鉦聲短促、斷續地響起,這是火炮營停手的號語。

 晏昰忡然了一瞬,立刻抓住剛才閃過的那點思緒,想明白了原因。

 這炮名為“揚威炮”,是工部五年前造作出來的, 后幾年又改進調整,才就此一門攻守皆宜的利

 他三年前在赤城戍邊的時候還沒見過,還是回了京城以后,工部尚書相邀, 在城外火炮校場上試過幾回手。

 那時, 工部則例造火炮的郎中千叮萬囑,說:一枚鐵火球投出之后,炮膛表面沸熱得能燙人皮,需得潑涼水降溫,防止炸膛。

 即便是如今數九寒冬,降溫也快不了多,膛殼將近一寸厚, 蓄熱都在膛管里,饒是裹上布,不停地往炮膛上澆涼水, 半個時辰里也只能打三發。

 十發之后,炮膛就會被燒蝕變形,徹底變廢鐵。

 “你不知這炮不能連發?”

 那將領一愣,猛地想到了什麼,一下子白了臉。

 “末將……末將沒練過這鐵火彈。”

 他見孫知堅又一鐵掌呼來,連忙慘:“往常練的是泥彈和土彈!這方圓二里地全是田地和人家!練不得鐵火彈啊!”

 他忘記了“鐵火彈不能連發”這條。

 混賬!

 城樓上一排等著點兵的將領紛紛咬牙,恨不得一拳一拳砸死他。

 鐵火彈分實心彈和空心彈,實心彈是十幾斤的大鐵球,出之后勢無可擋,連山崖石壁都能砸出兩米的深坑來,最適合攻城掠地,破巨盾陣也有奇效。

Advertisement

 空心彈也□□,彈皮薄,往里頭填塞鋒利的碎石和鐵砂,落地炸開之后如砂石散花,立刻死傷一片。

 上馬關是個小地方,城沒那麼大的空地供他們練鐵火彈,城外又是鄉野人家,農田遍地,這頭不敢打,那頭不能打。

 火營空有神兵利,連炮口都不知道該朝哪兒才對,他們平時練兵全拿泥彈和土彈糊弄,泥土彈輕飄飄的,往一里之隨便練練準頭,填塞的火藥包只需二兩重。

 真要換上鐵彈,二兩重的火藥包只夠把鐵彈推出去,飛不了多遠就沉了,鐵火彈的填藥需得一斤有余,硝石與硫磺填塞得太瓷實也會炸膛。

 這是需要真實練才能索出來的技巧和經驗。

 堂堂火營,竟說“沒練過真炮彈”!

 晏昰目冰冷:“戰前為何不說?”

 那將領頭發哽,連忙跪下請罪:“求殿下讓末將再試一次!殿下瞧見了,小兵們準頭都沒問題,再試一回,必能拿下首戰大捷!”

 首戰大捷是要論功的,何況火炮距二里地,蒙古人的回回炮拋巨石,能有一里地頂天了。

 拿著火炮占據高位,以強打弱,完全就是拿起石頭砸魚塘,閉著眼睛一炮下去都能炸翻一片!

 人頭就是最大的軍功——赤城那些棄城退守回來的將領,全灰溜溜得如喪家之犬,還有誰配站上這道城墻!

 上馬關才是北境的希

 吳守邦是這麼想著,雙目便已赤紅:“求殿下讓末將再試一次!”

 晏昰一把扯著他的前襟拎到城墻前,吳守邦半個子栽在城墻外頭,慘呼一聲,以為殿下要將他扔下城樓。

 他聽到殿下字字狠厲。

 “看見沒?那是我的前鋒營。”

Advertisement

 葛規表帶著前鋒營兩千重甲兵,在城門前一里列陣。

 回回炮攻勢兇猛,我方的火炮卻停了,震懾不住北元騎軍的沖勢。葛將軍只得帶著前鋒營提前沖上去。

 重甲兵連人帶馬,一三千斤,哪里能左右挪騰躲閃?只能在漫天巨石中,埋頭往前沖。

 這本是留著破敵人騎軍陣的重甲兵,此時竟只能拿來消耗敵人巨石!

 騎軍不向前沖這一里,元軍的回回炮就能推近一里,等城下的拒馬工事被轟完了,敵人騎軍沖殺到近前來,立刻便圍城之勢。

 眼睜睜看著兩千“蠻牛”近,元軍瘋了一般,毫不計較損失,漫天巨石幾乎要遮天蔽日,一顆顆巨石裹挾著萬鈞之力,朝著重甲兵兜頭砸下去,所到之,士兵連著戰馬被砸泥!

 晏昰沸熱的沖上頭頂,雙目迸出幾條赤紅,狠狠一咬牙:“數清死幾個,剮了你。”

 ……剮了?

 吳守邦呆住,在所有城將痛恨的目中,終于明白這話是什麼意思……凌、凌遲?

 “殿下恕罪!殿下饒命啊!”

 吳守邦痛哭流涕,仍在辯解:“末將沒地方練鐵火球!守城不易!讓末將再率兵試一回!”

 “廢。”

 晏昰松開他,一排影衛已經飛快提溜著赤城會火炮的小將送去炮臺前,把還沒開炮的兩組火炮全部征用,重新拆包裝填火藥,潑水降溫炮膛。

 隨著主城樓上第一枚鐵火彈狠狠撞上最前列的敵軍,炸起一片殘骸,一臺又一臺的回回炮被炸了灰。

 而最前方,重甲騎兵終于得以跟敵人的凡軀對上了。

 “殺——!”

 這大抵是盛朝承平二十年以來,響起的第一聲炮響。

 *

 吳守將被剮了一千三百刀,頭一個送進了焚尸爐。

Advertisement

 戰場上的尸骸收殮總是難的,永遠數不夠人數,湊不齊尸,四肢齊全的,也總是不出姓名。

 一時間三軍寂默。

 做了十年邊兵,打了頭一場仗,炮火炸在眼里時,把每個兵心里“我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妄想炸了個干凈。

 幾乎是一日的工夫,軍中流行起往背上炮烙名字,但炮烙容易留下潰爛傷,疽毒都能要了命,軍中是明令止的。

 小兵藏在火房里烙字,孫知堅發現了,又是一片飛狗跳。

 而城外征調了所有的民田,接連三日,炮響不停,把城墻向北二里的所有地土炸翻了好幾層,放眼去,看不著一片見綠的草地。

 火營幾千人每天替著練炮,白天與夜晚接上。

 全軍被這十二個時辰不停的炮響聲震得耳朵嗡嗡,張想嘀咕“這不放空炮麼”,又被將領嚴肅的面容震懾得說不出話來。

 沒人敢怪責到二殿下上,只好往耳朵里塞了兩團棉花。

 僥幸帶了一傷回來的葛規表,像了一截舌頭,話也不說了。將領們全攔著他不讓喝酒,他卻也像是醉了,伏在桌上哭得接不上氣。

 暖帳中那一群大老借著酒興背詩之時,晏昰早早離了席,回了自己房中。

 他褪下甲,洗凈手臉,坐在窗下給唐荼荼寫信。

 那些炮火與腥的事,他不想與說,又不知道該與誰說,到底還是寫了。

 避過傷亡不提,又略過了凌遲酷刑,留下的,就只剩寥寥幾句,“軍中將領可惡,而我督查不嚴”了。寫來寫去,更像一封罪己書。

 他覺得不合宜,再刪刪減減的,反倒違心。

 于是提筆往下寫。

 ——他們的主帥蒙哥,果然是個人。頭天元軍被火炮炸了個人仰馬翻,隔日,換了假人來試,他們趁夜在草原上堆跺出騎軍樣式,又往草人里填塞紅布,被火炮轟碎之后,遠遠去腥紅一片,與活人一般無二。

 ——要是沒有你那千里眼,必然看不出其中蹊蹺。

 ——饒是看出了蹊蹺,卻也得將計就計,不然又要暴了咱們有千里眼。

 ——又隔一日,草人離遠了半里。

 ——他們在試火炮的距。

 ……

 書信一路走暗驛,各地探子扎極深,退一萬步說,哪怕北元真的湊齊天時地利人和,真的踏平了京畿,他的信路也能保住。

 晏昰毫無顧忌,什麼也敢往上寫,寫了兩頁。

 寫完,坐在燈下逐字逐行看了一遍,自己理清思路。這才取了第三張信紙,寫點會覺得有意思的。

 ——工部送來的萬里眼,可以觀星,架在高臺上,往上看,蒼穹浩瀚,星波萬里。

 ——你要是在,合該來看看。

 草原淹沒在皎潔的月里,了幾日的牛羊小心翼翼地踩進去,像披了一流螢。

 *

 那些與火隔了幾道山,隔了幾條川,戰事傳不到天津去。

 縣城的邸報總是慢的——唐荼荼每天去報簍睄一眼,居然看到了“各國使節團離京”的舊聞。

 那都是倆月前的事兒了。

 “這破地兒……”葉先生也沒見過這陣仗,啐了一聲,尋思倆月不用看報紙了。

 唐荼荼把舊聞朗讀了一遍,權當認字。

 記得在京城時,直隸地的新聞總是兩日就見了報;再遠的地方要慢一些,湖廣黔瓊幾地在南直隸轄下,傳報也快,一路經由運河和快馬周轉,事出五日必須送到皇上眼前。

 八百里加急,跑死馬也得送進京。

 而縣衙,送來的邸報不定點,有時早上送,有時晚上送,更多的時候攢兩三天的報紙一起送,還不是活字本,是手寫繕抄本。

 雖說抄錄的人認真,里邊沒有錯字字吧,但新聞這東西,多倒一遍手總是心里不踏實。

 畢竟邸報都是給員看的報紙,像后世的機關參,用來領會神的,萬一誰懷著點什麼鬼心眼,專門篡改點重要容,底下就得出一連串的事兒。

 “縣里沒有書局嗎?”

 唐荼荼問。

 “啥?”趙府的廚嬤嬤隨口支應了一聲,心不在這上頭,兩眼直盯著的手。

 “姑娘汆丸子不能太使勁,你這汆出來的丸子就不彈牙了。”

 唐荼荼默默放下圓勺,把手上黏糊糊的蓉洗掉。

 旁邊的幫廚家里有念書的孩子,聽懂問什麼了,笑著說:“姑娘到底是京城來的,咱這地方哪有書局?正兒八經的刻坊就一家,離得倒也不遠,就在津灣口,挨著漕司府呢。”

 那倒確實不算遠,三十里地吧。

 “湯好了!”

 唐荼荼往鍋上蓋了個蓋兒,墊了兩塊布子防燙手,跟唐大虎一人一邊抬著鍋就走。

 后嬤嬤丫鬟“哎哎”了兩聲,又不知道說什麼,連連叮囑“姑娘慢點慢點”,拿了一摞碗筷連忙跟上去,在后頭笑作一團。

 廚房與偏院離得遠,正好是個斜對角,相隔五六十步,唐荼荼每回見嬤嬤一碗一碗地往過端,得跑七八趟,費工夫不說,不是灑了飯就是碎了碗。

 索力氣大,跟唐大虎跑一趟就送過去了。

 一群傷病號吃了幾天的粥粥水水,今天杜仲終于點了頭,允許他們吃正經東西了。丸子湯配上黃米飯,再配幾碟清淡小菜,一群病號吃得稀里嘩啦。

 這是在衙門的最后一頓飯了,氣氛輕松。

 杜仲一邊寫單方,一邊慢聲叮囑著。

 “溫,補。這個月就別吃與海貨了,忌油膩,忌辛辣。”

 丸子味兒寡,那一點點鮮解不了饞,反倒勾得一肚子饞蟲張大了

 有人吸溜著舌頭問:“吃狗不理包子麼?瘦放得大大的,攪上排骨湯,打上勁兒,撒蔥花一把,芝麻油兩勺,香死個人!”

 一群老饕跟著閉上眼冥想,一臉陶醉。

 杜仲倆字破了他們的幻想。

 “不可。”

 又有病號問:“那小杜大夫,能喝羊油茶湯嗎?”

 杜仲吃了十來年的饅頭配稀粥,鹽醋拌小菜,許多食都沒見識過,聽到“茶湯”,健康,下意識就要答應。

 “不能!”

 唐荼荼替他瞪了那人一眼。

 盛了一碗飯遞給小杜大夫,自己提了雙筷子也坐下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