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我與太子舉案齊眉 第49章 第 49 章 “不補也能滿足你。”……

《我與太子舉案齊眉》 第49章 第 49 章 “不補也能滿足你。”……

第49章 第 49 章 “不補也能滿足你。”……

第49章

康王是在上朝前才知曉此事的。

他扔下不知發生了什麽, 兀自慌姬,大步往前院來,瞧見康王妃, 臉寒得像能滴下冰來。

康王妃亦剛醒,睡夢中聽到後院傳來些聲響,還以為是姬妾惹了他心煩, 瞧見他的臉有些幸災樂禍,諷道:“誰惹咱們殿下不高興了?”

康王冷笑一聲,一拳打在了紫檀木桌上。

他自習武,帶著怒意的一拳狠狠砸下去,桌上的茶碗被震得開裂。康王妃“噌”地站起來,揚聲道:“你發什麽瘋!一大早地來我這兒撒氣!”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這幾日總往東宮跑,怎麽, 在我面前氣,到外面還去抱太子妃的大?”

康王原本只是遷怒, 瞧見妻子那不服氣的臉, 越發惱怒, 目掃過室,瞧見貴妃榻上那只灰白灰白的布兔子,一把搶過, 撕了個碎。

“裴易!”

康王妃想搶, 卻于事無補, 上手打在康王上。

康王一腳踹開桌木, 道:“往後沒有我的準許,不準再去東宮!”

他冷冷扔下一句,轉便走。

“憑什麽!管天管地, 還管上我和琦兒了?”康王妃莫名其妙地看著他的背影,怒道:“東宮又怎麽了!”

康王雙拳握,牙關咬的死

莊家人死了……這讓他如何不怒?如何不氣!

從上月下旬他朝會上求開始,他便自覺勝券在握,竹在。為了表現他的重重義,他甚至當場被斥責,被足!

只有他知道他這十餘日是怎麽過來的。莊家人要賣慘,他被足,自然也不能過得太滋潤。除夕那夜為了展現他的憔悴,康王提前好幾日每餐都只用幾口,到虛,就為了晚宴上亮相時,衆人的目

Advertisement

——白演了,都白費了!

他氣沖沖往前,幕僚快步趕上,勸道:“王爺息怒。”

康王恨不得現在沖去東宮手刃了裴彧,“要我如何息怒!”

“王爺!”幕僚抓住他的袖,低聲道:“王爺自然是氣的,但是王爺想想,現今誰更氣?”

康王腳步一頓。

幕僚見他聽進去了,繼續開口:“王爺您是求之人,莊家人現在就是沒了,您重重義的名聲也已經傳了十餘日,您該做的都已經做了,該得到的,也都得到了。但陛下那邊……”

康王面容古怪起來,他不笨,方才只是被怒火蒙蔽,如今被這麽一點,立馬明白了過來。

現下吃了大虧的,是他那個父皇啊!

旁人不明白他的父皇,他還不明白嗎?

這一行徑在平宣帝眼裏看來,無異于挑釁!他甚至不能重罰太子——莊家人是畏罪自盡,和太子有什麽關系?

若真將莊家和太子的舊怨翻出來,那婁家之事自然瞞不住,靠妻族平定天下又翻臉不認人,這是平宣帝耿耿于懷半生之事,他絕不會容許天下人知曉。

或許在許多人眼裏,莊家人死得蹊蹺,還會將其認定為陛下作為!是陛下不願放過莊家,連秋後問斬都等不及了,一定要他們全家慘死。原本唾手可得的寬仁賢名,現今徹底一去不複返。

“哈!哈哈哈……”

康王大笑起來,重重拍在幕僚的肩頭,目瞬間狠:“裴彧自尋死路,跟咱們可沒關系。”

“往後東宮,不足為懼!”

康王府的喧鬧擾不到肅王府,但肅王府臨近莊家,在莊家起火之時,肅王妃就被驚醒了。

按住不知發生了什麽的肅王,派人去打聽了個清楚,知曉莊家大火,面一變。

“怎會如此……”

Advertisement

“什麽如此?”肅王還沒睡醒,瞧著妻子的臉不好,恨不能再回被窩睡一會兒:“莊家犯了那麽多罪過,死就死了唄,也是該。”

肅王妃自顧自披了裳起來,喝了口放涼的茶。心頭默默思索著,總覺得不對勁。

莊天祿怎會是甘願自盡的人?還是在明知道明日就會被免除死罪的況下……

肅王早年在宮中也是備冷待,貴妃娘娘亦不問外務,他們不清楚當年婁家之事,更不知東宮與莊家的仇怨。肅王妃在這兒自顧自琢磨著,對肅王道:“不會是父皇臨時反悔,仍舊不願放過莊家吧?”

也有道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莊天祿不頂用,但太後還沒死呢!萬一哪日太後真的恢複過來,以孝道著平宣帝讓他們複原職怎麽辦?不如一了百了解決他們。

肅王妃這樣想著,又覺得和以往所了解到的平宣帝不太相符,心頭糟糟地,看著早已睡過去的肅王,心頭忽然閃過了一個奇怪的念頭。很沒來由,卻讓骨悚然。

……莊家人的死,該不會和東宮有關吧?

-

幾日後,戶部上書,指責工部去年耗費遠超預算,國庫空虛。暗指其欺瞞朝廷,貪污了公款。

朝廷上下大驚。工部尚書綦自珍據理力爭,氣得仰倒。

又過了三日,太子裴彧上奏,自請離京督辦河工。

帝準奏。

……

過了元宵,裴彧與明蘊之一道,陪著含之回了明府。

柏夫人許是沒了法子,再看見含之,也只是默默流淚。

也知曉那日又口不擇言,說了些傷人的話,所以看見明蘊之時,面上的尷尬心虛顯而易見。

或許更是因為裴彧在場,沒敢指責明蘊之,用膳時勉強扯出笑意,甚至還說了幾句緩解氣氛的話。

Advertisement

“含之當真不與阿娘同路?”

柏夫人眼淚汪汪,聲音哽咽。

從沒和含之分離這麽久過,這兩月含之住在東宮,數次想進宮去看,都被邊的嬤嬤勸住了——們不懂朝政,以為太子怒陛下才被重罰,太子殿下還在養傷,這個時候進宮探,只怕不好。

只能耐著子等東宮送信出來。誰知從前常有書信的二娘一直不曾送信,心裏最最懂事的含之偶爾送信出來,也沒提過要回家的意思。

柏夫人吃不好睡不好,這個年都過得孤零零的。

益州那邊也不是沒有讓回去的意思,堂堂州牧夫人,長久地在外頭,像什麽樣子?只是柏夫人一心想跟兩個兒重修舊好,沒心思回去罷了。

含之搖搖頭:“不了。外祖父在信中也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兒讀了很多書,卻未行過多路,眼界狹窄,在去柳園以前,兒要沿路多看看。”

看看天地山水,看看民生疾苦,什麽都不知道兩眼一抹黑還想去教書育人,那誤人子弟。

太子姐夫知曉有心,也贊同了的觀點,還撥了十個護衛和兩個暗衛保護著的安全,聽差遣。待在柳園安頓下後,再說後事。

明含之:“阿爹和兄長還在益州等著阿娘呢,上月聽姐姐說,嫂嫂又有孕了。”

柏夫人知曉兒媳有孕,兒都這麽說了,也只能點點頭,不死心地問:“那你看夠了回家,可還願意……”

“母親,”明蘊之及時道:“用膳吧。”

幾人用過膳,明蘊之想到裴彧那夜所說的事,尋到柏夫人,細細叮囑道:“父親這幾年提拔了不族親,母親可知曉?”

柏夫人還紅著眼眶,聞言道:“知曉,那都是咱們自家人,一些小職罷了,無事的。”

明蘊之嘆口氣:“母親回去後,要多多勸著父親,莫要做出任人唯親,私下斂財之事——莊家就是個教訓。”

柏夫人早知道莊家惡貫滿盈,聽這麽跟自家作比,還有些不服氣:

“咱們明家和莊家又不一樣,你爹有本事,你兄長也一好武藝,又不是幹領著閑職不做事……”

外祖父多年前曾與明蘊之說過:他生平最悔之事,便是在柏夫人這個兒年時不曾將養在邊,好好教養著,讓柏夫人目短淺了些,子也急躁易怒,輒哭啼。

那時明蘊之不理解這話,也維護親娘,自然都說沒有。如今長大了,慢慢知曉在某些事上,柏夫人的確不怎麽敏

這個只會與夫人們喝茶際,接貴夫人們捧著哄著的人去盯著父親顯然不實際。明蘊之放棄了叮囑母親的念頭,轉而對含之道:“回了柳園,多多寫信與我。”

含之點頭,“阿姐也是。”

第二日一早,明蘊之親自送走了妹妹。

柏夫人和含之的幾輛馬車同行半日,出了京城遇到個岔路口,柏夫人抹淚勸了許久,車隊最終還是分作兩路,往不同的方向去了。

回到宮中,明蘊之頓時覺得東宮都空了下來。

含之在東宮住了兩三個月,時常陪伴在邊,仔細算來,這還是們姐妹倆相最久的一次。

只是近來事多,沒心思想念妹妹,立馬又人收拾起了裴彧的東西。

裴彧要離京督辦河工,不知歸期何時,又路途遙遠,要備下的東西自然很多。

裴彧下朝回來,瞧見站在殿外,指揮著侍從將東西搬來搬去,站著看了一會兒。等到明蘊之遲鈍地發現他時,才上前環住微涼的手。

“怎麽不在殿坐著?”

裴彧似乎有些累,微微閉上眼,將下頜放在的頭頂,環繞住

……東宮多侍從都在呢!

明蘊之目掃過,見那些侍從想看又不敢看,面上都帶著些笑意,心底越發惱,掙了掙:“殿下。”

裴彧聲音有些啞:“讓我抱一會兒。”

聽到他這樣的聲音,明蘊之沒了法子,僵地任他抱著。

不是個緒外放的人,更何況有這麽多人瞧著,總覺得不自在。可心裏也清楚,和裴彧是夫妻,更親的事也做過了,如今只是抱一會兒,不值得大驚小怪。

明蘊之轉首瞧他:“可是背上的傷又疼了?”

裴彧頷首,含混地應了一聲。

冬日寒涼,他上的傷本就沒好好養多久,養傷的時候也沒閑著,仍在不停地理政事。王太醫說過,這傷就算好了,對子的傷害也是難以逆轉的。

只能慢慢補回來。

然而近來這麽多事,裴彧也沒能好好溫補。

明蘊之想了想,對趙嬤嬤道:“嬤嬤,將庫房裏那只老參拿出來,讓小廚房燉了吧。”

“擔心我?”

裴彧低低垂首,嗅著發間的清香,忽地帶出些笑意,低聲道:“不補也能滿足你。”

明蘊之:……

“啪”地一聲。

殿中的侍從紛紛擡頭,瞧見太子妃紅豔豔的臉,還有太子手背上,那剛泛起來薄的痕跡。

……他們趕低頭,不敢看了。

明蘊之推開裴彧,往殿中去。青竹輕輕笑出聲來,明蘊之微惱:“笑什麽?”

青竹正搖搖頭:“只是覺得,殿下近來下朝後,都沒回廣明殿理公務,先來咱們臨華殿尋娘娘說話了。”

明蘊之這會兒心頭正惱著,回頭瞥了裴彧一眼,半帶著氣道:“這有什麽好的?殿下公務繁忙,鎮日待在臨華殿,也不怕旁人笑話他不務正業。”

青竹嘿嘿笑了笑,說:“奴婢怎麽覺得娘娘其實高興的呢。”

比以前笑的次數多多了。從前的娘娘雖然也總帶著溫和的笑意,但能讓們這些親近之人看出娘娘其實并不高興,但現在,娘娘哪怕面上帶著薄怒,也能從眼角眉梢出幾分真實的緒。

怎麽說呢?就像是一直裱在畫裏的仙兒慢慢從畫裏的世界走了出來,活在們眼前了。

“又打趣娘娘。”青蕪拍了拍:“欺負娘娘好兒是不是?”

幾人說說笑笑,明蘊之讓裴彧先進殿,尚服局的人來再量量尺寸,再做幾件新的夏衫。剛量完,便聽齊王在外頭喚道:

“二哥,二嫂!”

裴彧蹙了蹙眉。

明蘊之低聲問:“還是為著那事?”

裴彧點頭。

自從平宣帝下旨以後,齊王便也生了要一同前往的心思。他也在工部待了好幾個月,對那些工程心中有數,越看那些冷冰冰的公文越想親自去看看,纏著裴彧說了好多回。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